-
友情链接:
Powered by 2021年澳门资料查询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新中国建立前夕,那场只用了29小时就结束的“天津战役”,是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。
当解放军的红旗插上金汤桥那一刻,谁能想到这支曾经辉煌又蒙羞的八纵能成为头功部队。
更让人意外的是,在胜利的庆功会上,八纵司令员黄将军竟然失声痛哭。这场看似辉煌的胜利,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?
天津城下,谁是“头筹”1949年1月的华北平原,寒风刺骨。随着辽沈战役的胜利落幕,东北野战军主力已经入关,傅作义的平津兵团成了解放军的下一个目标。
展开剩余89%天津,这座北方重镇,由国民党将领陈长捷率军把守。
陈长捷曾公开吹嘘:"天津城防坚固,至少能守半年!"他底气十足,毕竟天津城四周有环形壕沟,城墙高大,尤其是西北角的金汤桥更是防御重地。
此时,东野一纵、二纵这两支主力部队,在辽沈战役中威名赫赫,被称为"东野二虎"。
相比之下,八纵在前期战斗中可就没那么风光了。
刘亚楼参谋长担任天津战役总指挥,他制定了"东西对进"的作战方案,并宣布:哪支部队能率先攻上金汤桥,就授予"金汤桥师"的光荣称号。
这一消息传开,各部队摩拳擦掌,特别是那些在辽沈战役中表现优异的部队,个个信心满满。
八纵的将士们听到这个消息,眼睛亮了。
八纵司令员黄永胜召集各级指挥员开会:"兄弟们,这次咱们必须拿下金汤桥!辽沈战役那几次失误,咱们得找回场子!"
会议室里,气氛紧张又激动。八纵的老兵们还记得,就在几个月前,他们曾是多么风光的一支部队。
1947年4月,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正式成立,黄永胜担任司令员。
那年夏天,八纵参加秋季攻势,在杨杖子战役中创造了"一师歼灭一师"的奇迹,全歼国民党第49军,三战三捷,战绩辉煌。
当时,八纵战士们走路都是昂着头的,被誉为东北民主联军的尖刀部队。谁能想到,好景不长,辽沈战役中的三次失误,让这支英雄部队蒙上了阴影。
辽沈蒙羞1948年9月,辽沈战役打响。八纵担负着攻占机场的重任。
眼看战机稍纵即逝,八纵司令段苏权却在关键时刻问东野参谋长刘亚楼:"机场跑道上有没有飞机?"这个看似普通的问题,却暴露出八纵指挥员的犹豫不决。
刘亚楼当场就火了:"现在是打仗,不是去参观!管它有没有飞机,先把机场拿下再说!"结果八纵贻误战机,机场攻占行动失败。
这还不算完,仅仅过了10天,八纵又在小紫荆山阵地上败下阵来。
守住这个阵地是上级交代的重要任务,可硬是被敌人给打下来了。八纵将士们脸上无光,连看别的部队的兵都抬不起头。
最让八纵将士们难堪的是10月14日的攻锦战役。
东野主力部队已经长驱直入,攻入锦州城,而八纵却整整晚了6个小时才进城。等他们到的时候,战斗早已结束,只能干看着其他部队正在城里庆祝胜利。
这三次"洋相",让八纵在东野各部队中颜面扫地。
一些老兵回忆,那段时间简直是“噩梦”,走到哪都感觉别人在指指点点。八纵战士甚至不敢穿上自己的军装出去,怕被认出来。
1948年11月,八纵跟随大部队入关,参加了新保安战役。
虽然取得了胜利,但是八纵的表现依旧平平,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。战士们心里都憋着一股劲,等着找机会证明自己。
黄将军更是夜不能寐,他经常一个人坐在指挥部,翻看着八纵成立以来的战斗记录。
从辉煌到失误,这种落差让他心如刀绞。他知道,八纵需要一场翻身仗,而“天津战役”,就是最好的机会。
血战天津1949年1月14日凌晨,天津战役正式打响。
八纵的任务是从西面攻入城区,最终目标直指金汤桥。这一次,八纵将士憋足了劲,誓要一雪前耻。
攻城战开始后不久,八纵就遭遇了敌军的顽强抵抗。国民党军队居高临下,机枪扫射,炮弹轰鸣,八纵的伤亡迅速增加。
黄永胜在前线指挥所接到战报,脸色越来越难看。到了下午,有消息传来,一纵和二纵已经从东面突破城防,正在向金汤桥挺进。
"不行,决不能让他们先到金汤桥!"黄将军拍案而起,随即命令八纵24师加强攻势,不惜一切代价,必须先占领金汤桥。
24师70团接到命令后,立即组织了突击队。16岁的战士钟银根主动请缨,担任突击队的旗手。
这个来自农村的少年,个子不高,但眼睛里闪着坚定的光芒。
连长看了看他瘦小的身躯,有些犹豫。钟银根坚决地说:"连长,让我去吧!我一定把咱们的红旗插上金汤桥!"
突击开始了,钟银根高举着红旗,冲在最前面。
敌人的机枪扫射过来,他的右腿被打断了,但他咬紧牙关,单腿跳着继续前进。又一发子弹击中了他的左腿,钟银根倒在了地上。
战友们想去扶他,他却吼道:"别管我!冲啊!"说着,他用两只手撑起身体,继续向前爬行,红旗始终高高举着。
当钟银根爬到金汤桥的桥头时,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,他的双手也被炸断了。
此时的钟银根,已经浑身是血,但他硬是用自己的身躯撑起了那面红旗,直到战友们冲上来,从他身上接过战旗,插在了金汤桥上。
1949年1月15日凌晨,八纵的红旗最先插上了金汤桥。随后,一纵和二纵的部队也赶到了。
整个“天津战役”,从开始到结束,只用了29个小时,远远低于预期的时间。陈长捷吹嘘的"守半年",成了一个“笑话”。
庆功会上,司令失控天津解放后,东野司令部立即召开庆功会,授予八纵24师"金汤桥师"的光荣称号。
会场上锣鼓喧天,欢声笑语。当刘亚楼参谋长宣布这一决定时,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。
司令黄永胜走上领奖台,接过"金汤桥师"的锦旗。所有人都以为他会意气风发地发表一番讲话,可是当他看到伤亡报告时,整个人却僵在了那里。
报告显示,八纵在“天津战役”中,伤亡总数达到了2.3万余人,其中阵亡4400多人。这个数字,远远超过了其他参战部队。
面对着台下欢呼的战士,黄永胜突然失声痛哭,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来。他哽咽着说:"胜利了...我们胜利了...但是...代价太大了..."
会场一下子安静下来。八纵的战士们明白,他们的司令员是在为那些牺牲的战友们哭泣。
尤其是像钟银根这样的年轻生命,还有太多类似的故事。为了这场胜利,为了一雪前耻,八纵付出了太多太多。
黄永胜将军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,那一刻他脑海里全是战士们冲锋的身影,特别是那些年轻的面孔。
"我们成功了,但我们失去了太多优秀的战士。"直到临终前,黄将军仍然对天津战役耿耿于怀。他说:"如果能减少伤亡,哪怕晚一点取得胜利,也值得。"
“天津战役”后,八纵的荣誉得到了恢复,但每年的纪念活动上,八纵的老兵们都会专门为那些牺牲的战友们默哀。
他们知道,“金汤桥师”的荣誉背后,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!
《——【·结语·】——》历史就是这样,胜利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沉重的代价。八纵在“天津战役”中用鲜血洗刷了耻辱,却也付出了最惨痛的伤亡。
黄将军的眼泪,不仅是为了逝去的战友,更是对战争本身的反思。
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,除了缅怀英雄,更应该珍惜和平,铭记历史给我们的教训!
参考资料:《东北野战军战史》、《解放战争重大战役实录》、《金汤桥师征战录》发布于:河南省Powered by 2021年澳门资料查询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